开源能否成为重塑学术评价体系的利器?
2023年12月3日下午,大湾区计算机大会特别技术论坛,“开源能否成为重塑学术评价体系的利器?”在深圳市南山区君璞酒店6层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次论坛由CCF YOCSEF深圳2022~2023主席、SZCCF开源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研究员/副教授汤步洲和CCF YOCSEF深圳2023~2024主席、SZCCF开源专委会副主任、腾讯高级校企合作经理张伟鹏担任执行主席,CCF YOCSEF深圳学术秘书、SZCCF开源专委会秘书长、鹏城实验室副研究员李睿担任线上主席,邀请开源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围绕“开源能否成为重塑学术评价体系的利器”主题进行探讨,从将开源引入教学和科研的探索、中国开源创新社会工程价值和意义、开源项目的学术影响因子、浅谈开源与学术评价的协同效应、学术评价体系引入开源开放措施的探索等多方面探讨开源于现有学术评价体系融合的不同切面。
论坛主席汤步洲在会议主持中首先回顾了10月14日YOCSEF西安与YOCSEF深圳联合在西安举办的“YOCSEF开源星火何以燎动学术评价体系之‘原’”观点论坛,提到开源和学术评价的协同效应发生有两条路径,其一是评价过程开源化,其二是作为学术评价体系在破“五唯”之后立新“标”的可纳入对象之一;其次回顾了10月27日YOCSEF西安与YOCSEF深圳联合在CNCC2023上举办的“开源指数——探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新途径”观点论坛,提出开源指数本质是一个多面体,每个切面表示一种指标类例如,资助来源性质驱动的“科研成果开源”维度、群智创新范式驱动的“开源‘项目’参与”维度、学术评价本质驱动的“开源人才培养”维度、产学研落地驱动的“开源驱动成果转化”维度等。
SZCCF开源专委会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现任OpenCV Foundation的Board Member和OpenCV中国团队负责人于仕琪做题为《将开源引入教学和科研的探索》的特邀报告。于教授首先针对如何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强调了重视实践,动手出真知。分享了在开源项目中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实践选题,如何进行实际指导,如何进行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经验,然后介绍了课题组在开源领域进行的科研工作及相关成果,分享了将开源融入科研的实际经验。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开放原子开源教育资源仓Maintainer,开源理论研究者、开源技术和文化布道者郭晧做题为《开源项目的学术影响因子》的特邀报告。郭老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首先对学术评价方式和开源评价方式进行了对比,介绍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报告提到,开源扩大了参与学术研究的人群,同时也扩展了学术评价的维度和内容,可以更全面地考查研究者的贡献和影响。然后介绍了适合开源的学术研究领域,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最后给给出了一些将开源贡献纳入学术评估的建议,例如学术晋升、社会影响评估等。同时也提出了开源基金会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一系列推动作用。
YOCSEF西安AC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第六届CCF开源创新大赛赛道技术委员会主席陈亚兴做题为《浅谈开源与学术评价的协同效应》的特邀报告。陈亚兴首先介绍了第六届开源创新大赛组织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包括宣讲、沙龙、培训等活动。同时也提出了现有教学制度下开源创新大赛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是否在教育部有竞赛认定,是否在学校有学分认定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而针对这些关键问题展开了开源关联评价的思考,并以开源能否/如何激活学术评价的主题举办了“2+1+x”系列论坛。报告对往期论坛产出的观点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并对本次论坛及明年的相关论坛即将产出的成果进行了展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秘书长张国锋做题为《中国开源创新社会工程价值和意义》的特邀报告。报告中提到,数字革命的重要性可以比肩工业革命,而开源作为数字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可能会引导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加架构。在这一过程中要强调思想文化的重要性。传统的中国计算机教育重技术、缺思想,需要进行改变和优化。因此讲者提出了中国开源创新社会工程倡议,提出要从教育、商业、立法等多个层面进行开源工作的推动。最后以“伟大社会实践呼吁理论创新”为主题为报告做了总结。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智能情报实验室,副研究馆员许哲平做题为《学术评价体系引入开源开放措施的探索》的特邀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开放学术和开放科学的必要性,分享了对国内外相关工作进行前期调研的一些成果。报告指出了学术评价体系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与问题,前期调研结果也表明大众对于将开源纳入学术评价体系的认知有不同观点,在学术诚实、影响力度量方法等不同方面还存在一些讨论空间。同时,讲者也介绍了国内外将开源作为学术评价贡献的一些评估模型与方法,并讨论了平台和基础设施、学术资源分配等在实践层面进行学术评价要考虑的各项因素。报告最后提到,改变评估方法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将开源纳入学术评价体系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多方面思考。
论坛的Panel环节由YOCSEF西安AC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张明阳和论坛线上主持李睿主持,YOCSEF总部AC委员、经济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隆云滔和YOCSEF深圳副主席、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彤分别做《推动国家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开源开放的初步思考》和《医学人工智能开源组织调研及思考》的引导发言,围绕政策导向下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唯”变成“都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源组织参与学术评价的可能路径有哪些?两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于仕琪、张国锋、郭晧、陈亚兴、许哲平等特邀嘉宾以及现场参会观众对相关议题发表了深度见解。
Panel讨论环节
Panel议题一:政策导向下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唯”变成“都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该环节首先由YOCSEF总部AC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隆云滔做《推动国家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开源开放的初步思考》引导发言。之后与会嘉宾围绕破“5唯”变成“唯5”的根本原因展开了讨论。
嘉宾们认为导致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不唯”具备表面迷惑性,评价是一种比较和衡量,还是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唯”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导致人人都争当“六边形战士”,然而这并不能很好地驱动创新的发展,同时,大家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认可将开源纳入现有学术评价体系是好事,但是要做好物理世界度量到数字世界的转换,并分析了国外的案例,提出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制定开放标准来引导和推动现有评价体系的改变。
Panel议题二:开源组织参与学术评价的可能路径有哪些?
该环节首先由YOCSEF深圳副主席、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彤做《开源组织参与学术评价的可能路径有哪些?》引导发言。开源组织很重要两个关键因素是数据和算法,在数据和算法方面的贡献是可以被量化的,同时现在开源组织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在开源社区所作出的努力,都应该能够被认可。
同时开源组织中也有同行评议,开源社区对于开源项目的评审与现有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同行评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相反,由于分布式共识对一些主观因素的消减,可能比现有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同行评议还要更公平一些。与会嘉宾还提出,开源社区中对于开源项目的评审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人才评审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项目评审,开源社区中对于项目的评审是可以迁移到人才评审中来的,因此将开源引入现有评价体系的探索并不是从0开始,而是有比较好的基础的。